分条机刀具的磨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:磨粒磨损、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。磨粒磨损是常见的形式,在分切过程中,材料表面的硬颗粒或杂质如同微小磨石,不断刮擦刀具表面,导致刀具材料逐渐脱落,形成磨损痕迹。这种磨损在分切硬度较高或含有杂质的材料时尤为明显。粘着磨损则是由于刀具与材料在高温高压下接触,局部材料发生粘连,当刀具继续运动时,粘连部分被撕裂,造成刀具表面材料损失。疲劳磨损通常发生在刀具长期高频使用后,刀具表面在反复的应力作用下,产生微小裂纹,随着时间推移,裂纹扩展、汇合,导致刀具局部破损。
影响分条机刀具磨损的因素众多。首先是被分切材料的特性,材料的硬度、强度、耐磨性越高,对刀具的磨损就越严重。例如,分切金属板材比分切纸张对刀具的磨损速度快得多。其次,分切工艺参数也起着关键作用,分切速度过快、压力过大,会加剧刀具与材料之间的摩擦和冲击,加速刀具磨损;而分切速度过慢,又会延长刀具与材料的接触时间,同样不利于刀具寿命。刀具自身的材质和制造工艺也影响其耐磨性,优良的刀具材料,如高速钢、硬质合金等,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;刀具刃口的锋利度和表面光洁度也会影响其与材料的摩擦系数,进而影响磨损程度。
确定分条机刀具更换周期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。一方面,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刀具的磨损情况来判断。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,如显微镜、卡尺等,测量刀具的磨损量,当刀具的磨损量达到一定阈值时,就需要进行更换。例如,当刀具刃口的磨损深度超过 0.5 毫米,可能会影响分切精度和质量,此时应考虑更换刀具。另一方面,根据生产经验和刀具的使用寿命数据,结合实际生产情况,制定一个大致的更换周期。比如,在分切某种特定材料时,根据以往的生产记录,刀具平均使用 200 小时后就会出现明显磨损,那么可以将 200 小时作为一个参考更换周期。同时,还可以通过观察分切产品的质量来判断刀具是否需要更换,如果出现分切边缘不整齐、尺寸偏差过大等问题,很可能是刀具磨损所致,应及时检查和更换刀具。
此外,为了延长刀具使用寿命,除了合理确定更换周期外,还应做好刀具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。定期对刀具进行清洁、润滑,及时清除刀具表面的碎屑和杂质;在不使用刀具时,妥善保存,避免刀具受到碰撞和腐蚀。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维护,不仅能准确把握刀具的更换周期,还能有效提高刀具的使用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。